九万里,风正举|我的转行之路
唧唧歪歪pm 当前排名:4

2019年,暮夏已过。深圳的阳光依旧灿烂。

早晨上班,阳光照在软件园行人的脸上,照在腾讯大厦、百度大厦,也照在互联网这个行业。仿佛在赋予这个行业一个新的壮丽征程!

跻身其中,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,何其有幸!

而此时,面对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的版面,不禁想起自己带着“作品”转行面试的那个下午!

1.

和多数产品经理一样,我也不是科班出身。

毕业之后,我在药物研究院上班。对设计的兴趣和对院墙外的好奇,使我一次次萌生出去看看的想法。

这个时代好就好在信息的透明和选择的多样性,但同时也容易让人产生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。为此,我调研了2年多,才最终确定转行互联网产品经理。中间被犹豫、懒惰、怀疑纠缠着,甚至失眠。

那段时间我依然在研究院上班,只是心中多出了一份孤单与寄托。

四月裂帛。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,我辞掉研究院的工作。

同学说“转行?那之前就白学了,你发的SCI也没用处了”。

我说“给自己三个月的‘旅行’,就当是进到一片好奇的森林看看,不喜欢就回来。”

所以说,“改变”是重塑自我的契机。有了想法,要么尽早扼杀,要么立刻行动,不然只能受折磨而无益。

2.

我开始在网上投简历,定位就是产品助理或实习生。

我当时基本没有针对产品经理岗位的任何技能(没参加过培训,不会画原型、不会画脑图,更不会PS)。我在简历中提到自己曾在画画、写作等方面得过奖,其实只想反映一个信息——在产品设计方面我是可培养的。

庆幸的是,还真有几家叫我去年面试的。

最后,也就是记忆中那个珍贵的下午,我去福田区的一家叫BN移动的互联网公司面试。这是一家做外包产品的公司。这次我特意打印了自己以前的文章、画的画、舞台剧本等,算是“作品”。

初面我的是产品总监(后来的“孔老师”)。他看看我,再翻翻我打印的“作品”,大概是基于一份尊重和好奇,他让我等下,他去叫老板。

过一会,老板刘总来了。他没看我的打印的资料,只是问问从研究生转做基础工作的原因。听完后他看看我,想了一会儿,答应了,月薪是4K。

在这里再次表达一下对孔老师对刘老板的敬谢!

就这样,我上岗了。

3.

在新的工作环境中,我把做药时“看家”的液相色谱、气相色谱、质谱、核磁共振、分离提纯的知识和技术放在一边,转身到新内容的学习中。

Axure、X-mind、visio、PS,这是基础操作;需求分析、用户画像、流程梳理、竞品分析这是基本技能;沟通表达、跨部门协作、项目推进、业务调研,这是立身必备;思考规划、归纳梳理、输出演示、讨论分享,这是日常的“锅碗瓢盆”。

本身我有记笔记的习惯,我就去记录每一个疑问点,有空就去查资料。常常连着萝卜带出泥,一点点触碰着互联网世界的新内容。总觉摸不到边,但时常流连忘返。

大约两周后我上手了。

马上就接手一个紧急项目,我用2个晚上做完了一个外包App的原型(当然逻辑什么都处理的很差)。这也是我第一次加班赶进度,感受到了互联网行业急促跳动的脉搏。

那时画图还不熟练,做原型到凌晨三点,脊背发疼。累,但新鲜刺激,未曾想过退缩。

现在想来,入行前通过网络或他人的只言片语窥探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时候,并没有真正了解到行业的真谛。而亲身坐在电脑前,才叫冷暖自知。就像真到了玉门关,才明白何以“羌笛怨杨柳”,何以”春风不度”。

三个月的试用期,我从未那么卖力。虽然有辛苦,也会焦虑,但这是为追求更好而辛苦,为产出而焦虑。虽然我还是常常“碰壁”,但是看得到希望。“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”。

后来,老板让我兼顾运营部门的内容创作。这期间了解了各种推广渠道、媒体投放等运营方面的知识。虽是皮毛,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块地图上,“战争迷雾”又散开了很多,视野更加开阔了。

窃喜和庆幸的是,三个月的“森林旅行”结束了,我仍旧痛并快乐着,就像成功地将非洲的小麦移植到了中原一样,自此我扎根了。

4.

从事互联网工作期间,我结识了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社区。社区的文章都是经过质量把控的,遇到问题我就常常去那里找寻答案。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社区成了伴随我学习和工作的一部分。

随后的几年,我做过医药行业的B端产品、电商后台、社交产品。涉及App、小程序、后台管理系统等。这些产品都为公司、用户创造了一定的价值,每一次经历我自己也都有经验和认知的提升。

在有了自己的总结和心得后,我也会在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社区进行分享。包括对行业的思考、对产品的把握、对设计和开发的了解,以及对个人规划的反思等。

一个偶然的机会,居然收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的写书邀请。说是看到我发在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社区的文章才找我的。

我一向有写作的兴趣,因此2019年初,我就用工作之余的时间,输出了一本关于后端产品的图书稿(不久将面市),也算是入行以来的经验和总结的一种沉淀。

今年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创建9周年之际。很巧的是,向前看9年,也刚好是我大学毕业期间。回首自己这9年,似乎做的最具代表的事情就是“改变”。

而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,就是从传统领域转行到互联网产品岗这件事。这为我的认知、视野、自信心、事业感得到提升或拓展,创造了可能和条件!

这件事就像一个注脚,为前些年的不确定找到了意义。就像杰克说的:“我一生最幸运的就是拿到了那张船票”。

现今,我在一家创业公司担任产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,适逢其时,“抓地感”十足。就像一片飘零已久的浮萍,找到了自己的水域!

所以至此,很感激自己当年在萌生“改变”行业的念头时,没有因为担心年纪大、心疼沉没资本、谋而不断或犹豫不决,在年复一年中蹉跎最有创造力的时光,耽误“种一棵树”的最佳时间。而是心无旁骛地贯彻执行了!

也很感谢给我工作机会的公司,助我成长的“大佬”,以及相伴这么久的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”社区!

今天我在微博发了一句话:

“不是被岁磨平了棱角,就是被脂肪裹挟了轮廓。遥想公瑾当年,万事皆趁早!”

是的!趁心头有把火!

九万里,风正举——够你抟扶直上,而风也不曾缺席。坚持,让改变持续发生!人生自当充满生机!

4707

微信扫码即可分享

×